建國開始我國地震次數(shù)能夠達到幾萬次,因此我國對于建筑物抗震方面一直格外重視,以抗震三水準“(房屋)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為原則開展了建筑抗震補強加固工作。
抗震三水準說起來簡單,但是現(xiàn)在能做的好的建筑還不是很好,今天石家莊加固公司小編就給大家總結一下需要進行補強加固的建筑類型:
1使用功能改變的建筑物
這類建筑均是按照當時的抗震規(guī)范設計和建造,有些已經不能滿足目前的規(guī)范要求,即使可以滿足現(xiàn)行規(guī)范要求,但是因為使用功能的改變,抗震能力達不到新的使用功能,不得不進行加固。
辦公樓改為通訊機房功能轉換,采用碳布和配套浸漬膠,對其梁和板進行加固滿足抗震荷載要求。
2建筑物設計方案本身就不合理
建筑物的破壞隨建筑平立面布置、結構形式的不同和抗震措施的多少而有差別。房屋平面形狀復雜、立面設計不規(guī)則、質量剛度分布不均勻,則地震時較容易引起扭轉或變形,從而加重房屋的震害。同時房屋的高度及高寬比超過規(guī)范要求時,也易產生平面彎曲破壞。
設計缺陷,柱鋼筋明顯不夠,采用灌鋼加固進行加固滿足抗震荷載要求。
3在施工過程中質量不符合要求的建筑物
在砌體結構中,磚砌體質量低劣是導致砌體結構破壞的主要原因。在框架結構中,填充墻沒有在框架柱中預埋的拉結鋼筋;框架梁柱節(jié)點受力狀態(tài)十分復雜,同時由于梁柱交叉,在梁高核心區(qū)鋼筋縱橫交錯,使箍筋綁扎十分困難,混凝土澆筑質量也難以得到保證。這些施工隱患,對房屋的抗震非常的不利。
4地基失效的建筑物
當建筑物地基內含飽和砂層、粉土層時,在強烈地面運動影響下,土中孔隙水壓力急劇升高,致使地基土發(fā)生液化,地基承載力下降,甚至完全喪失,從而導致上部結構的破壞。
總結
文中所提到的是通過在原有結構構件以外增設構件能夠有效提高結構抗震承載力、變形性能和整體性,對某些承載力、變形不足的構件進行抗震補強的加固方法。